公管在线讯(通讯员:刘晓歌 廖伟)2016年以来,我国为加强土地价格宏观调控,实施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启动了农用地基准地价体系建设工作。在这一背景下,华中师范大学6163银河.net163.am土地资源管理系调研团队与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部门合作,在学院副院长张祚教授的指导下,于2023年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展开为期两个月的外业实地调查,囊括了武汉市7个城区30多个(条)街道(乡镇)、100余行政村,旨在深入了解武汉市农用地资源质量、分布情况,促进农用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为顺利高效开展外业调查工作,团队通过“任务明晰—技术准备—预调研—反馈修正—正式调研”的策略,有序开展工作。预调研伊始,团队围绕样点合理选择、资源有效配置、突发问题解决等事项进行多轮讨论,最终确定以样点村耕地、园地、林地及草地多种地类上主要作物的投入产出情况和承包经营情况为主要调研内容,以现场访谈为主要调研形式。在预调研阶段,团队选择东西湖区为预调研区,东西湖区是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果蔬基地,被誉为武汉市民的“菜篮子”。在市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团队走访了东西湖区柏泉街道、辛安渡街道及走马岭街道,由2位专业老师和6位同学组成的预调研小组配合默契、各司其职,与街道办、村委会、村民及农业公司等进行深入交流,最终形成了由区发函、街道统筹、村委安排、农户访谈的实际可行、高效的调研方式,确保了正式调研顺利开展。
正式调研伊始,团队首先基于预调研的经验教训,根据城市“圈层—方向”两个维度均衡分布的原则,结合三调数据选取江夏区、新洲区、蔡甸区、汉南区、长江新区及东湖高新区在地理和物理属性上均具备代表性的样点村为主要调查对象。其次,通过召开外业工作筹备分享会,为团队成员提供样点土地基本利用现状、地形交通条件、设备操作等必要培训以确保团队成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最后,调研团队一行25人,不仅有3位专业老师和3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带领,而且拉通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本硕博不同培养层次的同学,分五组灵活推进本次农用地基准地价样点外业调查工作。在武汉市远城区的外业调研中,团队成员也深入了解了武汉市耕地、果园、茶园及林地等的农田奇迹。
“湖北熟,天下足。” 调研团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深切体验到武汉市作为中国著名的农业重镇所散发的深厚农耕文化。以长江新区六指街道港湾村的永旺智慧农业为例,其在农业生产中引入了北斗技术,关键工作,如翻耕、插秧、除草、施肥、收割等,由智能机器按照预设航线无人化执行,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种粮作业。此外,该公司还注重水稻育苗,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测操控大棚内温度、湿度、土地酸碱性等多项参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技支持。在东西湖区滨湖街道的青山村和蔡甸区侏儒山街道的土东村,村民们仅靠一年的粮食种植难以维持家庭生计,常常选择丰收后外出务工,以寻找额外的收入来源。而在新洲区三店街道的院墙村,李主任介绍了该村在农业发展中主张推广“鸭稻共生”的模式,通过在水田中实施该模式,院墙村成功培育了有机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展现了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积极探索。
“瓜果飘香满园春,花开柳垂草色新。”柑橘、橙子、桃子、猕猴桃和葡萄等是武汉市的主产水果,比如在江夏区乌龙泉街道的友爱村,村委带团队参观了村合作社管理经营的橘橙果园,果园里香飘四溢,十元一斤的果冻橙和一元一斤的柑橘即可采摘也可线上线下销售,由村民以户为单位经营。在新洲区旧街街道的曾畈村,有280亩的桃树,尽管大部分果树都已经进入冬眠,但也能想象到来年春天桃花满园、宛如仙境,果园负责人还介绍到“平时到挂果期、成熟期零散用工也较多,能够给当地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在江夏区乌龙泉街道的园艺场,团队踏入了初阳果乐小镇,这里有成片连接的果冻橙园、葡萄园、茶园、黄金贡柚园、猕猴桃园等不同时季的水果,邓经理也热情地为成员们介绍了小镇的种植规模和管理模式。
“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茶也是武汉的优质农产品,江夏区山坡街道的光明村和新洲区旧街街道的石咀村分别展示了茶园的别样风采。光明村以江夏光明茶闻名,素有“一品江夏光明茶,丹田也飘香”的美誉,光明茶园沿山坡层叠、绿意盎然,通过与当地村民交流,团队也了解到光明茶种植历史悠久,依旧传承着传统的制茶工艺。石咀村则以旧街白茶为名,呈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茶园画卷,街道负责人带领团队游览了一千多亩漫山遍野的茶园,农民们也热情向团队成员分享着茶树的生长周期、茶叶采摘技巧以及制茶的精妙之处,期待着来年清明前茶花清新优雅、馨香弥漫。此外,团队还参观了长江新区六指街道新集村的天成枫香生态园,这里种植着几百亩的白茶、绿茶和黄金茶,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胡厂长介绍,虽然现在机械化发展,为了保证茶的品质和好的口感,即使工艺复杂,他们也会坚持人工采茶、人工炒茶。
“翠影婆娑韵古风,千树万叶舞清林。”在江夏区乌龙泉街道友爱村,杨桐林场的胡经理向团队介绍,林场从94年到现在有近30年,八百多亩的林地上主要种植香樟、广玉兰、紫薇和石楠等30个品种。在谈到成本收益时,胡经理说:“与短周期的农田作物相比,林木生长周期较长,价格波动较大,但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抗灾性,便于管理。”而在新洲区三店街道的院墙村,彭主任介绍到,院墙村人少地多,为实现撂荒闲散之地的集中利用,村集体于2021年按照每亩300元的标准承包了本村370亩土地。其中,被承包的土地大都是集中连片地,用来种植香樟、玉兰等乔木,红继木球和红叶石楠等灌木,以景观树销售为主。在蔡甸区侏儒山街道军营村,团队也参观了苗圃基地。大户细致阐述了从育苗到销售的各项投入成本和效益情况,为团队后续林地估价提供了宝贵支持。这一系列的调研,即展现了武汉市丰富多彩的林地资源,也诠释了农民在林业发展中的不易。
外业调研结束后迎来了内业整理工作,面对着调研数据细致、调查阶段详尽、作物种类多样的访谈问卷,团队成员们齐心协力地处理复杂繁多的表格、问卷、音频和图片等数据。此外,张祚教授团队还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设计了武汉市农用地基准地价实地调查样点信息输入系统,实现了样点数据的科学录入和空间可视化展示。成员们表示,在这次调研中,他们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体验了农业生活的真实面貌。通过与农户的真诚交流,他们在深切感受到农民们耕耘土地、守望农田背后辛勤和坚守的同时,也看到了农业数字和数据背后更为鲜活的生活场景。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外业调研,更是一场冬日里的美好农耕之旅。
总之,我院土地资源管理系师生的深入调研为武汉市农用地基准地价更新提供了宝贵的一手数据,这不仅是对农业现状的一次深刻解读,更是团队成员成长的一次宝贵历练。依托此次外业调研,张祚教授团队与武汉柏汇达科技有限公司就“智慧农业助推乡村振兴”项目达成院企合作,在项目定位、团队组建、市场调研等环节承担重要作用,同时,该项目也成功入围“才聚荆楚,创业湖北”2023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四强,充分发挥了学院在创业大赛项目筹备中的专长。
本次调研实的开展不但有助于我院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在创新和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农村和农村土地,深悟“中国之情、中国之治、中国之策”,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复合型观察网络”的搭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奠定了基础。团队表示,基于本次调研工作的开展和经验积累,未来将进一步整合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观察,探索 “土地之上(ON Land,Observation Networks of Land)” 华中师范大学土地国情观察网络的构建,并以此为基础持续关注武汉市农村及其土地规划利用的动态变化,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审读人:张祚、肖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