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论文的构段
论文布局结构的基础是段落,只有布局好每一个完整的段落,才能做到层次清晰,主旨突出。论文在构段上有其特殊的要求。
1 以规范段为主
段,有规范段与不规范段。规范段是指统一、完整的单义段。所谓统一,是一段集中表达一个意思。所谓完整,是一段表达的意思要完整。这样的单义段叫做规范段。
不规范段是指兼义段和不完整段。所谓兼义段,是一段表达两个以上意思的段。所谓不完整段,是一段没有把一个意思表达完整,而在实际表达中是应该不再分段,把它集中在一个段里写完的段。
2 在合适的位置表达段旨
段中主句在段中的位置:
(1)通常在段首
就是在段的开头第一句。段首是个题目的位置,它特别能引起读者的注目,把段中主句放在段的开头处,以领句地位出现,领起下文,这不但对于作者来说,限定了段旨,便于围绕这个中心铺陈展开下文;同时,也便于读者,在一段的开头处就能了解全段的中心,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全段的内容。
(2)有时在段尾
就是在段的最后一句。段尾,虽然不如段首醒目,但在全段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也是一个引起人们注意的地方。特别是,先列举一些材料,而后概括、归纳或引出结论,把段中主句安排在一段的末尾是顺理成章的写法。
(3)也有时在段中
段中主句在段的中间以腰句出现,这不是很容易一眼就看得出来的。但有时确有这种必要。当段中主句既是上半段的结论,又是下半段的前提时,只好放在段的中间。段中主句放在段的中间是比较少见的,总是由于叙述条理的必要,万不得已时才安排在这里。
(4)兼置于段首、段尾
长段,为了使读者对段中主句增强印象,常常把它放在段的开头领句位置,又让它在段的末尾,以结句再出现一次。这么前后照应,对段旨反复申说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段中主句的写法,要求概括性。要以短短的句子,十分鲜明地把段旨揭示出来。那么,一个句子很难概括出来怎么办?也可以先以一句话概括出全段的要点,接着再写一个补充句,把全段要展开论说的意思说完全。
3 段的容量要适当
段的容量涉及到段的篇幅长短问题。段的篇幅由每一个段所表达的内容决定,内容多则长,内容少则短。对于一篇论文,在结构上尽量使各个分论点的论述大致匀称,不能结构失调。
每一个段落不要太长,太长的段落易产生层次不清,也不便于读者理解。如果内容多而复杂,则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当然,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均匀,其观点性质不同,论证所需材料也不同,篇幅的长短也就不一样。
八、论文的摘要
摘要又称内容提要,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标注规定,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陈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摘要应该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是一篇完整的短文。
摘要的内容应该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主要的信息。
摘要是文章观点的概括,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不应该出现图表、公式等。
一般来说,摘要可分为报道性摘要和指示性摘要。
报道性提要, 是指对文章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它概括的、不加注释的陈述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等主要信息。在有限的字数里包含与原文同等的信息量,读者不阅读原文就可了解文章的实质内容。一般而言,社会科学,更适宜采用报道性摘要。
例1:《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弱化现象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13.9)
摘要: 从人力资本理论、筛选假设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影响社会流动的作用机制在于个体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更高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地位,从社会低层跻身于中上阶层。与高等教育精英阶段相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呈现弱化趋势, 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公平。因此,消除高等教育社会流动功能弱化现象的有效对策在于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大学毕业生供求均衡和就业公平。
指示性摘要,主要是简要地介绍研究前提、目的、任务和所涉及的主题范围。常运用于自然科学。不过,现在很多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也逐渐使用这种类型。
例2:《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教育与辞职:基于中国城镇居民的研究》(《经济科学》2007.1)
摘要:本文在文献概述的基础上,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提出关于教育与辞职关系的两个命题,一是教育与辞职成正相关,二是高中学历者的辞职概率高于中职学历者,然后利用CHIP-2002数据进行了统计和计量分析,验证了命题,最后通过剖析中外教育与辞职关系的不同,发现原因是中外企业培训状况有着显著不同。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企业应加大对职工的培训投资。
写作要求:
1.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摘要不能为正文的补充、注释或总结,不能对论文内容做诠释或评论,更不能自我评价。
4.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5.摘要应该使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6.摘要不能简单重复标题中已有的信息。
如一篇文章的标题为“论学术管理理念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学术管理理念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研究”。也不能把应该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
九、论文的表达
学术论文不同于散文随笔,不同于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侧重于描述现象、抒情表意,非常注重语言的形象生动,经常运用夸张、比喻等各种文学修辞手法,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但学术论文以探求真理为己任,目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学术论文的表达方式有自身的特点,学术论文写作应该符合这些特点。
1. 尽量多使用书面语、避免口语化。有的词语既能作为口语、也能作为书面语使用,例如:“兴趣”、“感情”。但是有的情况下,同样的意思,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不一样。学术论文应尽量使用书面语,避免口语化。因为学术论文不同于大会发言稿。
2. 尽量多用专业术语、少用大众化术语。专业术语与大众化术语的区别在于,专业术语更加严谨、准确、科学。很多情况下,专业术语和大众化术语是一致的,但在不一致的时候,应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因为学术论文在运用概念、陈述观点的时候,需要严谨、科学、准确。另外,好论文应该具有学术性,应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既然是理论,自然离不开相应的专业术语来表达了。
3. 流畅准确、平实简洁。语言平实,不追求华丽词藻,这是学术论文文字表达的基本要求。不需要抒情式语言、不需要夸张、比喻等文学修辞。语言表达应该是实事求是、平实、简洁、准确,言简意赅。当然,如果能够做到准确而生动,那就更是求之不得!这就是学术论的最高境界:“深入浅出”的状态了。
注:学术论文的四个境界:浅入浅出(道理浅显、通俗易懂,例如中小学生读物)、浅入深出(道理浅显、故作高深、故弄悬殊)、深入深出(道理深奥、表达也深奥,很多哲学、逻辑具有这些特点)、深入浅出(道理深奥、通俗易懂,往往只有真正的学术大家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简洁,言简意赅,这一点也非常重要。能够有一句话说清楚,绝不用两句话。逻辑学上有一个原则:奥卡姆剃刀,基本思想就是,(在能够解释清楚的前提下)越简单越好。这一原则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好文章需要反复修改。论文刚完成,最好过一周,回过头再看,就很可能发现一些新问题。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多阅读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多阅读、多体会、多揣摩,自然就会逐渐提高、进步!
补充:西方有一句话,publish or perish。意思是说,论文“不发表,就发臭”。意思是说,写论文应该尽量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能够发表出来,否则没有什么价值。不过,我认为,写论文的价值有很多方面,从论文能够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写作表达水平等角度来看,论文即使没有发表,写论文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大家不要因为论文写了没有发表而觉得是做了无用功。事实上,因为写论文而增强的思维、写作能力等已经内化到你身上了,你的功力已经增长了,只是你未必感受到了而已。请相信“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结语:本文所谈仅仅是指论文的写作方法,并没有涉及研究过程和心态。实际上,研究过程和心态同样甚至更加重要。高质量的研究需要“慢工出细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耕耘,需要“心如止水”般的平静心态,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韧意志,需要“文章不写半句空”的至善追求,需要勤思考、勤阅读、勤动笔的良好习惯。。。。。。当然,这是另外的话题,就此打住。
(完)
(注:本文参考了桂建生的著作《教育科研论文撰写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
(编辑:农春榕 图片: 农春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