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佩华:市级财政“骑虎难下”背后的改革公平
时间:2012-05-18 07:53来源:华大在线 作者:曾师斯 编辑:党波涛
原文地址:http://www.ccnu.com.cn/xueshu/jiangzuoxinwen/2012/0518/1632.html
华大在线讯(见习记者 曾师斯)5月17日晚,英国牛津大学黄佩华教授做客博雅大讲堂,作了题为《骑虎难下:二十一世纪中国地方财政面临的挑战》的讲座,用统计数据说明中国市级财政的两难境地,并指出需建立公平的财政体系。
黄佩华,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研究中心学者,世界银行驻京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公共财政学”教授,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项目”负责人之一。对中国公共财政问题造诣深厚,是本领域首屈一指的海外学者。
讲座中,黄佩华用折线图展示在80年代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随之而来的是对公共财政的挑战。如何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筹资,以满足新增城镇人口和日益增长的工商业的需求成为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
而中国财政在城市化进程最快的80-90年代出现政府资金短缺的情况,一方面实行财政分权,把事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将准财政功能转移到地方政府用于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失业救济等。“这样,带来的是市级财政预算压力猛增,”她坦言道。
城市数量剧增,基础设施需不断投资建设。市级财政在预算内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只得引用正式财政体系之外的渠道,如收费、土地收入、社会基金等。黄佩华举例说明,在2010年,上海市从土地直接和间接取得的财政收入比重达到35%。土地出让金成为预算外公共投资的最重要来源。通过土地的出让挖掘本地资源,推动城市创新。但是,她认为,对土地的依赖是高风险和不可持续的,会引起了宏观调控的问题。
此外,向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借贷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之一。2008-2010年,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下,地方融资平台来了一个“大跃进”,可“大跃进”的背后出现了信息不明、监管不善的漏洞。
在过去30年, 改革使用了很多修修补补的特设措施。许多政府的财政支持向县级、农村方向倾斜,而忽视了在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城市的市级财政缺口。她指出,许多补丁已经失去其效用。展望未来, 需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以人为本和公平的城市财政系统将需要一个根本的整体改革。
参加我校“东亚社会福利发展与治理转型” 国际高端研讨会的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社会福利教师高琴在听完黄佩华教授的讲座后说道,“黄教授是从问题出发,然后运用多种方法和数据提供解释,这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启发的。”